2024年3月1日上午,在《长江保护法》施行三周年之际,如皋法院联合长航公安南通分局、如皋农业农村局在长江镇绿色水上服务区共同举办“中华鲟回归长江母亲河”增殖放流活动。
如皋市政协主席、党组书记顾留忠,长航公安南通分局党委书记、局长孙德泉,如皋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唐明渠,长江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秦天,如皋法院副院长顾雪红以及如皋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陈慎参与本次活动。
长江是世界上水生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河流之一,分布有4000多种水生生物。因过度捕捞、挖沙采石等活动影响,长江生物多样性指数持续下降,珍稀特有物种资源全面衰退。长江“十年禁捕”政策落实三年多,水生生物资源量开始回升,四大家鱼数量明显上升,一度消失的江豚频频现身,但中华鲟、胭脂鱼等珍稀鱼类的生存状况仍不容乐观,科学放流将有助于促进其野外种群繁殖。
中华鲟是地球上现存最古老的脊椎动物之一,也是长江标志性物种,是淡水鱼类中个体最大、寿命最长的鱼类,被誉为“水中大熊猫”。野生的中华鲟数量极其稀少,已濒临灭绝。
2021年,如皋法院审理一起“非法猎捕中华鲟案”,该案庭审在央视全程直播,425万网友在线观看,引发社会公众对保护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思考。打击仅是手段,促进长江生态根本好转才是目的。为此,如皋法院决定联手长航公安南通分局、如皋农业农村局开展增殖放流活动,让中华鲟等珍稀鱼类回归母亲河。
上午11时,39尾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中华鲟、6000尾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胭脂鱼顺着滑道欢乐入江,在母亲河的怀抱中雀跃畅游。此次放流的中华鲟体长均大于65cm,平均鱼龄为2龄,为监测它们回归长江后的生长情况,技术专家对放流的中华鲟植入了芯片。据专家介绍,选择体长在60厘米以上的中华鲟个体放流,可大大提高放流后其在野外水域里的存活率,弥补中华鲟自然繁殖的不足。
“增殖放流活动是恢复性司法理念的生动实践。以投放鱼苗的方式修复生态,能够有效促进长江珍稀鱼类种群恢复,助力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推动长江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唐明渠院长介绍。